【北京青年报】王辉耀:疫情挡不住中国开放的步伐

发布时间:2020-4-13 10:33:00 来源:北京青年报




本文为全球化智库(CCG)主任王辉耀应邀为《北京青年报》撰写的专栏文章,刊发于2020年4月12号。



  迄今,新冠肺炎疫情已占据新闻头条三月有余。疫情引发的危机虽仍未结束,但中国正在通过进一步开放发展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,逐步走出疫情的阴影。

  4月1日,我国全面取消外资在华设立金融机构的股权限制,金融市场迎来大开放。4月7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第127届广交会于6月中下旬在网上举办,拓展跨境电商交易网络平台,助推外贸行业提升开放质量。4月8日,武汉离汉离鄂交通管控措施正式解除,国内复工进入最后阶段,经济恢复的脚步加快。

  疫情之下,这些积极信号对中国稳定外贸外资更具有重要意义。中国以开放促发展不仅为自身创造新机遇,更将为全球经济恢复活力注入新动能。

  依托电商创新进出口贸易发展,是疫情之下我国应对外贸挑战的重要做法。据海关统计,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4.12万亿元,比去年同期下降9.6%。其中,出口2.04万亿元,下降15.9%;进口2.08万亿元,下降2.4%。随着国内生产逐渐恢复,再加上政府已出台相关保障措施,进出口贸易应该已经有所恢复,但仍面临发展瓶颈。对此,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增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,在原有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础上再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,增加交货平台,缓解疫情对企业带来的冲击。

  发展跨境电商有利于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,从根本上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。疫情触动了电商的创新发展,更推动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变革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两个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%,占全国总销售额的21.5%,与去年年底相比提升两个百分点。在零售行业以外,从餐饮到学校教育再到企业经营,数字化转型成为各个产业在疫情中生存的必然选择。客观上看,疫情也为中国数字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后疫情时代,进一步利用跨境电商稳定外贸发展,还有利于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外贸企业精细化经营管理,推动产业升级。

  在稳外贸的同时,金融开放更将促进吸引外商投资,激发市场活力。2019年7月,中国宣布深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开放举措,将原定的2021年取消证券、期货、寿险外资股比限制提前至2020年。在不到一年的快速筹备下,金融开放正式开启。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将促进国内资管行业升级,提升对外资吸引力。疫情使全球股市出现更多不稳定性,中国的开放为各国资本找到了一条出路,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也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疫情之下,世界各国开放合作才能推动经济复苏。中国未来应推动改革开放走深走实,创新发展市场经济,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。

  首先,在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发展,促进外贸产业高质量升级的同时,要更注重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开放打造硬条件。我国先进的“新基建”基础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,不仅使疫情信息利用网络渠道实现公开透明,更形成了“5G+”的数字经济发展矩阵,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,保证社会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。随着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,“新基建”作为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,需要我们增加投入,实现创新。

  第二,进一步扩大开放,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让民企和外企都能在“新基建”领域发挥所长。商务部新近发布的《关于应对疫情进一步改革开放做好稳外资工作的通知》指出,要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,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范围。在大方向指引下,外资也可以参与中国“新基建”建设,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研发层面开展合作,让外资更加主动地涌入中国市场,激发经济活力。

  第三,加强“新基建”国际合作,鼓励中国企业走向全球“新基建”市场。开放是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的双向互动,在拉动外资“引进来”发展中国“新基建”的同时,应推动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,参与世界“新基建”创新。数字经济作为全球化发展的新方向,各国在推动本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同时必然会对“新基建”产生巨大需求。中国企业可抓住这一宝贵契机,并借力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、亚投行和其他已有的国际合作项目资源,拓展“新基建”国际合作,将其转化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推动力,应用数字力量维持全球价值链,实现普惠和共赢的发展。

  总体来看,中国经济在新冠疫情中显示出了强劲韧性,疫情客观上也成为全球产业实现数字经济转型的重要契机。面对这一窗口机遇,中国应利用自身优势,不断深化改革开放,既要更好地“引进来”,也要创新地“走出去”,以自身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复苏,承担更多国际责任。



文章选自《北京青年报》,2020年4月12日

分享按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