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国科学报】王辉耀:我国需要更开放的人才和移民政策

发布时间:2015-6-15 11:23:00 作者:王辉耀

fiogf49gjkf0d


文/中国与全球化智库(CCG)主任 王辉耀

  日前,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对外发布的《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(审议稿,以下简称《计划》)释放了多个利好消息,其中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的力度之大令人瞩目。该《计划》称,将搭建面向全球开放的留学人员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平台,实行项目预评审,实现创业项目与金湾区快捷对接;将抢抓引进外籍高端人才先机,争取国家支持在珠海率先实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制度。

  实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制度,这意味着未来让外国人移民中国成为一种可能。那么,中国是不是移民国家,需要不需要移民呢?从历史角度看,我国一直是开放的多民族国家。蒙古族、满族、回族等少数民族的迁入,形成了我国现在多民族、多文化的大家庭。

  而且,世界上不少看重民族血统的国家,也开始重视移民的作用。如德国并非移民国家,其历史上非常注重日耳曼血统,对外国人入境和工作的控制十分严格。20世纪末,德国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、出生率负增长、高科技人才短缺等现象,政府开始有条件地引进高科技人才移民。2013年,按照联合国统计,居住在德国的移民已高达984.5万,占到了德国总人口的11.9%,移民对于德国的经济增长和德国的崛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
  同时,在美国教育领域,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全数在校生的70%来自国外的留学生。美国博士学位就业人才中国际移民的比例从1993年的23%上升至2010年的42%,国际移民创造了美国1/4的高学历。笔者认为,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思想相互碰撞,时时刻刻产生新的点子、新的思路,才有了硅谷的发达。

  再看以色列,该国是全世界创新创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。以色列建国时只有60万人,现在已经达到800万人,80%以上的人口都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和非犹太人。这些人才的履历和背景为以色列发达的科技产业奠定了坚厚的基础。因此,移民能够对国家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
  反观中国,现在我国国际人才储备非常不足,外国留学生在中国过少,这对中国的创新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。当务之急,我国应提倡亚洲命运共同体,同时需要注意到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有60多个国家,因此可以培养更多留学生,让他们来中国学习。未来,不光是中国企业要走出去,中国培养的人才也要走出去,在这方面我们需要与太多国家合作。总之,在全球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,中国亟须采取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和移民政策,积极联络海内外华人,更好地积累全球人脉。

  本文刊于《中国科学报》 第1版,2015年6月11日
分享按钮